
中国司机正转向购买小米SU7等国产产品,认为保时捷的汽车价格过高且缺乏他们想要的科技配置和功能。2024年,保时捷在中国的销量暴跌28%,Taycan的交付量几乎减半。上周,小米汽车自豪地宣布,其SU7 Ultra轿车在上汽国际赛车场的圈速比之前的记录保持者保时捷Taycan Turbo GT快了近1.5秒。但保时捷在中国的危机远不止于此,它在赛道排行榜上的排名并不能掩盖其在中国市场的真正困境。
多年来,西方汽车制造商依赖中国市场为其提供增长和大量收入。但现在,当地购车者越来越多地拒绝长期存在的欧洲品牌,转而购买国产的中国品牌汽车。保时捷并不是唯一受到打击的西方汽车公司,但它受到的打击尤为严重。
保时捷在中国的销量暴跌
保时捷在中国的销量在2024年暴跌了28%,而曾经非常受欢迎的Taycan电动车的交付量几乎减半。虽然2024年是多个车型的换代年,包括Taycan、Panamera(也下降)和911,但销量下滑更多是由于中国消费者对自身日益强大的汽车品牌的态度变化。
例如,在SU7上,小米打造了一款电动轿车,外观几乎与Taycan相当,动力更强,价格却便宜得多。SU7 Ultra打破了上海国际赛车场记录的车型售价为11.2万美元,而Taycan Turbo GT的售价为23万美元,SU7 Ultra在启动控制模式下的功率为1527马力(1139千瓦/1548马力),而德国车为1092马力(815千瓦/1108马力)。
其他SU7车型也提供了同样具有吸引力的性价比。难怪小米去年售出了超过10万辆SU7,而保时捷仅售出了2.1万辆Taycan。
“我认为中国消费者现在准备好接受中国公司可以生产出他们认为是高端的汽车。”Natixis Corporate & Investment Banking的经济学家Gary Ng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
但更令人惊讶的是,SU7目前仅在中国销售,而2.1万辆Taycan的销售数字是全球范围内的。想象一下,如果SU7在其他市场也销售,会带来多大的损害。
在其他市场,保时捷目前可以依靠品牌的强大,这种品牌通过几十年的赛车历史和流行文化出现而培养起来。但在拥有70多年历史的中国市场,这种吸引力并不大。此外,购车者的英雄是科技品牌,他们想要的科技功能是保时捷和西方品牌无法提供的,但中国品牌可以提供。
保时捷在科技方面正追赶
你仍然无法在保时捷上购买到三级或完全无干预的二级驾驶辅助系统(尽管后者与Mobileye联合开发,今年将推出),而配备了激光雷达的SU7则配备了56英寸的抬头显示器,小米的智能手机和人工智能技术意味着司机只需按一下按钮,就可以将手机界面转移到SU7的媒体屏幕上。德国、美国甚至日本和韩国品牌都低估了软件定义车辆的重要性,一位行业专家告诉《纽约时报》。
在某些情况下,品牌如保时捷和法拉利谨慎地不比其他品牌更早提供ADAS系统,因为他们希望保持其作为纯粹驾驶者汽车制造商的声誉。你永远不会看到这两个品牌展示其电动汽车如何在没有驾驶员的情况下绕赛道行驶,就像比亚迪上周展示的Yangwang U9超级跑车那样。
但中国买家务实,不太痴迷于传统的驾驶乐趣概念。他们实际上在说,放弃手忙脚乱,给我们科技吧,通过购买具有更先进系统的汽车,如SU7,他们忽略了Taycan。买家的平均年龄在2021年为33岁,这表明他们可能更愿意更换品牌。
西方会发生同样的情况吗?
那么,西方的司机什么时候会开始忽略保时捷,转而选择价格仅为一半的中国产品?我爱Macan和Taycan,但让我们不要假装这不可能发生,至少对四座车型来说是这样。
特斯拉现在是保时捷的可信竞争对手
我们欢迎像特斯拉和Rivian这样的新来者,视它们为保时捷的合法竞争对手,那么为什么不能是小米呢?福特CEO吉姆·法利已经表示,他非常喜欢驾驶SU7,以至于不想再把它还回去。尽管有美国关税和一些持续的反华情绪,但中国人会克服这些障碍。看看起亚在35年内的进步,再看看小米在短短几年内仅凭一款汽车取得的进步。
你会采取什么措施让保时捷在中国重回正轨?你认为它最终会在欧洲和美国遇到同样的问题,还是它有足够的品牌影响力保持领先?请在评论中告诉我们你的看法。
“`(编辑:卖车180小义)
如果您现在或者未来有卖车计划,可以点击“卖车180”或者扫描下面的微信公众号,卖车180,又快又高价。
